原标题:乘势而上,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中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广西民营经济正以昂扬姿态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作为广西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为全区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地区生产总值、70%的进出口总额、80%以上的城镇就业。
随着全国“五统一、一开放”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广西民营经济迎来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机遇,以营商环境优化、人工智能赋能、区位优势转化为三大支点,加速借势壮大。
民企成长沃土不断厚植
“从项目落地到投产,政府的全程帮办服务,让我们省心省力。”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能镜的话,道出了广西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的现状。作为广西首家千亿元民营企业,盛隆冶金在政府协助下破解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难题,营收连年大幅增长,今年再度登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今年1—7月,广西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9%;上半年,全区规上民营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9.7%,规上民营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更是实现29.6%的高速增长。亮眼数据背后,是广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努力。
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上,广西动作频频:一方面,上线10个2025年首批国家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1—7月已提供253项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3152项事项无需企业申请即可直达,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北海市的实践,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广西样板”。自2018年自治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估以来,该市连续7年位居全区第一。目前,该市 299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3.8天压缩至3.5天,项目审批平均耗时从230多天提速到6个工作日以内;人工智能“珠小贝”让1110个事项实现“自助办”“刷脸办”;“一码集成”实现政策“一键直达”、诉求“一码通办”的24小时智慧服务,为企业提供极大便利。
劲仔北海休闲食品智慧产业园便是受益者,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9个多月。“这样的‘北海速度’加速了企业发展。”劲仔北海休闲食品总经理陈渡根不禁赞叹。
公平竞争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广西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排查相关政策文件3512件,修订或废止66件;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国首创公平竞争审查三重“双审”机制,引入“人工智能+”审查模式,审查效率提升40%,去年以来查办行政性垄断案件14起,数量居全国前列。
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实有民营经营主体达439.4万户,同比增长4.47%,占实有经营主体的95.7%,民营经济“蓄水池”持续扩容。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广西敏锐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加速升级转型。
今年东盟博览会期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全场景双语同传及语音翻译技术支持,将成为展会科技亮点。自2015年进入广西,科大讯飞始终与广西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今年6月,其与广西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计划在广西设立东盟总部公司、打造讯飞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目前,讯飞星火大模型已支持超130种语种,部分东盟国家语言识别准确率超95%,为打破跨境语言障碍、促进要素流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广阔。”科大讯飞东盟总部总经理韩仲年对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不仅科技企业,传统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也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焕发新活力。广西科创农业科技集团针对广西蔗糖产业国外设备“水土不服”问题,自主研发适配本地地形与种植模式的中小型甘蔗收割机,自筹4000多万元用于研发与推广,获授权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第四代甘蔗整秆智能联合收割机通过国家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获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
“人工智能在甘蔗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应用场景,企业在甘蔗产业的人工智能发展上大有可为。”科创农业董事长张胜忠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广西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广西民营企业获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区 76%,参与共建的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数量占全区企业89%;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食品、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速形成,ITO靶材等多项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2024年8个广西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的项目被列为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
如今,“投资广西就是投资未来”成为越来越多客商的共识。广西正按“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路径,吸引民营企业携手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区位优势推动开放合作
“1—8月公司总营收接近50亿元,其中海外出口超20亿元,面向东盟出口额占公司总营业额的40%。”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娅囡说。
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民营经济拓展海外市场、深化开放合作的“金钥匙”。今年1—7月,广西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4515家,增长 11.6%;合计进出口3108亿元,占全区比重 68.5%,增长13%,民营经济已成为广西外贸发展“主力军”。
柳州国轩的发展,是广西民营企业依托区位优势“走出去”的典型。该公司主营磷酸铁锂方形电芯、动力电池组等产品,借助柳州汽车产业优势和广西北部湾区位优势,打造新能源东盟出口基地。该公司去年10月建成广西首个锂离子电池出口外贸海事监管一体化通关模式,使出口东盟物流时间缩短3—7天,集装箱运输成本下降20%。
同样看中广西区位优势的,还有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研发、设计、生产 LCD液晶显示屏、TP触摸屏的高科技企业,天山电子将制造中心设在钦州市灵山县。天山电子董事长、总裁王嗣纬表示,今年公司在灵山新基地投资约3亿元,加快建设智能化工厂,推动产品迭代,抢抓东盟市场机遇。
为更好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广西持续深化开放合作保障机制:
柳州市、防城港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第五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广西分中心揭牌运营;
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升级至3.0 版,服务外贸企业超25万次;
企业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报关单、舱单和运输工具申报应用率达100%,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通关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
当前,广西正处于成型起势的关键阶段,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未来,广西将坚决净化政治生态,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治“吃拿卡要”等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在公平竞争、产业链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让民营经济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中释放更大能量。(记者 岑琴)